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新闻-实验用猴为什么市场供应如何紧张

实验用猴为什么市场供应如何紧张

发布时间:2022-04-19 11:19    阅读次数:

    不管是在疫苗还是在原创药的研发环节上,非人灵长类动物都是关键的一环。新冠疫情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新冠疫苗研发上,有一个极为抢手的资源——猴子。

“实验猴还有吗?”“已经卖完了!”“已经被定出去了!”“现有的猴子还太小!”从2020年开始,这样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在研究机构和中国的各个实验猴养殖基地上演。

实验用猴供应紧张,其身价已经从2019年下半年的 1.5万元/只飙升到了现在的10万元/只。尽管这样,很多研究机构面临的依旧是“有价无猴”的局面。其实我们知道实验用猴并不是一只随随便便的猴子,其繁育要求有哪些呢?

顾名思义,实验猴就是专门用来进行实验用的猴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接受采访时表示,通常意义上讲可以用作实验的猴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在野外生存可以进行各种动物行为、区域分布等方面实验观察的各种野生猴类,譬如重点研究对象金丝猴、白头叶猴、黑头叶猴等。 第二类是专门用于疫苗、药物研发实验、生理实验等项目的猴子,现在专用的实验猴一般都是猕猴。

恒河猴和猕猴在临床中是新冠疫苗研发最理想的实验动物, 因为他们和人类的DNA相似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可以说它们在新冠疫苗研发的实验中是小白鼠无法替代的,换句话而言:用猕猴或者是恒河猴做新冠疫苗实验安全性和有效性会更高。然而, 目前摆在全世界科学家面前的课题之一是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的任务紧迫,但现成的实验猴子很少。

目前实验中常用的猴子主要为恒河猴和食蟹猴。其中,恒河猴主要分布在我国和印度, 食蟹猴主要分布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亚洲东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有业内人员表示,当前出现“一猴难求”有诸多因素。 首先,“国内的各大猴场是有养殖能力的,特别是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天然的养殖环境良好。但这两年疫情背景下实验猴用量激增,总量逐渐减少。” 其次,国家的监管标准有所提高,按照相关规定,每只实验猴都必须有详实的遗传档案和健康档案,而猴源的减少也导致能做实验的成熟猴不够。“做实验必须要求三岁以上的猴子,而从出生到三岁,这期间养殖方也要付出不小的成本,现在达标的成熟猴并不够。” 其三,是猴子的种群保护,一般饲养场每年都要留一部分种猴来保证未来的繁殖,但是现在随着猴子总量的减少,有部分养殖公司甚至开始售卖种猴,“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会影响到未来的猴子数量”。 最后,种群因素之外,2015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启动的中国药监系统改革也让实验猴的需求量激增。 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高药品审评审批速度,这也导致国内新药研发近年来快速增长。在2015年之前,实验猴的用量并不多,不像现在一个新药安评就要数十只,猴子的存量被快速消耗。